close

 

10-2.jpg 

  • 小檔案 

    等級或指定別:縣定

    創建年代:

    地 址:雲林縣西螺鎮福興里福興路二二二號

    公告文號:74、11、27 七四臺內民字第三五七二七二號

  一家人或一宗人用來祭享祖先、惇宗睦族的祖廟原稱家廟。戰國時始稱家廟為祠堂,唐代則稱宗祠。宋沿唐制,只有三品以上,有封爵諡號者始能建不及遠祖的家廟。明代立廟的標準放寬至九品,並祀及高曾祖;庶人庶士始得立始遷祖祠,歲時祭享。但閩、粵兩地則多按朱熹<家禮>而通稱為祠堂。

  一般來說,祠堂和家廟的分別,在於祠堂多為庶士或庶人所建,家廟則為有品秩或有封爵謚號者所立。祠堂只及於始遷祖或渡臺祖;家廟則奉及高曾祖。

  西螺廖氏源自清武本派,以張元子為一世祖。元子諱愿子,字再輝,明洪武七年甲匽寅(西元一三七四年)自福建雲宵西林和尚塘遷至詔安二都官坡,入贅殷富無嗣的廖三九郎之獨生女,並以「生當姓廖,死必歸張」為誓,是為後世「戶籍寫廖,神主書張」的張廖一族複姓的來源。

  廖氏傳至十四、五世遷居臺灣西螺。道光二十六年丙午(西元一八四六年)在下湳購地並於二十九年已酉(西元一八四九年)創建祠堂,名為繼述堂,以崇揚「七嵌葴規」。

  所謂七嵌葴規,原是廖氏後代必須熟知的七條祖訓:生廖死張故曰張廖、不食牛犬知恩無類、得正祀位籃轎八臺、嗣續為女繼絕為先、制無茍且恐生戾氣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。然而,子孫日繁以後,逐漸演變為將西螺二十三庄依人丁及經濟情況分為七區,每七年一次,輪流祭祖演戲、迎神賽會熱鬧非凡的「西螺七嵌」。

  光緒初年,廖姓與鍾、李二姓械鬥,經濟不振,使堂宇失修,加上地理不吉之說日熾,繼述堂因而在十數年後一次颱風中傾圯。又因重建歷久而眾議未決,各房遂有以私宅做為祠堂之舉,廖家祠堂便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。
廖家祠堂,坐東朝西,是一坐單進帶拜亭的三合院建築,位於沿街建築之間狹窄的巷弄內,宛若與塵世隔離的小天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以上轉自  雲林縣文化處)

 廖家祠堂大門

  家祠堂大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944332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